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第十七節 通曉得大義?

(國文能力不佳的人,請自備字典、辭典;從這節開始,後面我將減少用白話文學。)

大義何者為證?
大道何者為主?

經天下之為,論經緯之難?

對何人大義,是唯有直?取之則吉。可避兇逢喜
對何人大道,是唯有正?取之則善。可證能睦和
-----------------------------------------------------------------------------

但很多人,再取義上,並非觀念正確!
還沒學到「正直」就先學「曲折」,自然曲折為先,先入為主。

觀念很重要,不能在正直中行曲折,為先仍大義,分諡小。
行為很重要,不能以曲折定蟄正直,為後仍大道,分詻許。

-----------------------------------------------------------------------------

繼詞以為用私,可善事;卻不能「公道」,形同妄為。
擁事以為用公,可從事,卻不能「義人」,行之為難。

-----------------------------------------------------------------------------

諸所執有,不過利,不過名,熟先熟後?
求名者,通達任,過求不妄,難能有者;
求利者,通事能,過求不義,難能信者。
公私之權,不諸相生,不能宜,難為巧。

求道有法,求善有事,求名有功,求法為則。

不能盡,自然無有!諸相生得見。

-----------------------------------------------------------------------------

能養天成,不在後天,強虜之輩,並非不學。
貫之所幸,皆在漫慕,則強汰若,皆非道義。

能教化者,不非有過,皆因空存。
能化教者,不非有功,皆因不存。

能存者?擇人之事,皆為缺。
能勞者?擇人之為,皆為失。

-----------------------------------------------------------------------------


這篇我如果,翻譯成白話文?最少可以超過「一千多字」 !
全篇原文原稿!就是我寫上來的,現代「古文用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