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第四十節 EQ是爛權的最佳辦法!

要求員工有「HIGH EQ、具經驗、有能力」,就能夠省略自己對「員工」的尊重嗎?

有能夠被要求的員工?會創造「劣質主管」的出現?怎樣的要求是合理?

有高 EQ的員工,就有輕鬆的主管?主管會成為不被要求的「管理者」,而員工成為被高度要求的「人員」,這樣長久下去?養成主管的「劣化」,培養出惡質的職場。

因為員工有 EQ 可以省略安排行政要點;說明作業目標?事實上,就算具有AE,主管同樣不能夠如此!
EQ 是情緒管理,並非是「劣質人格」 的條件。
若將 EQ 轉換下,長期壓抑也會「劣質人格」,這叫做「制度壓迫」。

意謂「員工」是「沒有人格條件的產物」,這樣的員工?就不可能有「向心力、忠誠」可說!

大權大義的用語,成為藉口?
有高 EQ 的工作者,就可以沒有「良好的待遇」?
有高 EQ 的成就者,就可以沒有「薪資的晉級」?

更多工作者,背負「更多工作實務」卻不能夠獲取「適當報酬」,
甚至被遭「妥協於薪資的不平等,來合理「管理者」的用意。」

這些,不是一~二天才形成的事實,但不會有人願意去「凸顯事實」,為了這樣一個事實,不被「凸顯」,他們可以「群體的湮滅、掩飾」;將義務及責任,套用在「EQ情緒」作為解釋!

但這樣的職場背景,對於工作者,並沒有任何善意!

既然沒有善意,純粹消費「人格的崇高、道義的重視」,又有誰願意「接受」管理者採取「大權大義的 EQ 說詞」?甚至在「 AE 管理 」下,有更多說謊的空間,來擷取利益身份。

AE 管理,中斷許多「經過敘述」,而採取「管理職」的敘述,這樣並不能踩證「更多真相」,反而會葬送「事實」,甚無法決定「關鍵差異」;尋求有經驗的能力者,成為一種衡量?

但經驗並不一定進步,反之可能退步,因為時代在前進,必須兼顧「過去、現在、未來」,尋找安定的實務模型,建立「理念」共識「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