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第109節 水管的源頭?問題的截止

水多、水少、水快、水慢?掌握在誰?

報酬增加,報酬減少?
報酬擴大,報酬縮小?

薪資區域的範圍,是怎樣界定「薪資分配」,是採取怎樣的試算?
來形成奪取「價值」?怎樣形成打壓薪資環境?

不就是「錢」的問題?


因此?開始「資方代表」問起「職能價值」 是能夠換來「多少錢」?

這在「資方管理」來說;都不能夠方便管理,反證明這些「管理者」素質極差........甚至是「人品低下、毫無良知、道德低賤」,使得在社會現象上,難以達到「組織行為」的證明。

從這時開始,更多資方在證明「勞工權益」的萎縮,才能證明「資本價值、資方權益」的有效,並增進資方授權的正當性。

不免於此?


很多人會問「勞方權益」的呈現,有什麼資格講話?
很多人會說「政府法規」的事實,並沒有任何保障!

因此?

人資策略,在其中的表現是「為虎作倀」,來滿足「資方管理」的依據,並提昇「資方權益」的正當說詞;

人資甚至?必須替「資方」找出「非常賺錢、仍要裁員」的合理藉口,與實施辦法!


「人資」不僅僅要維護「企業形象、資方價值、安排勞方、酬勞比例」的試算?


這長久的現象下?卻呈現出「勞方」長期損失的事實!也培養出「職場文化」捨棄的職能觀念。


保障「資方權益」,捨棄「勞方資格」;這就是台灣近15年來,衝擊社會秩序下,最嚴重的問題!


從台灣針對「勞工安全、勞工問題、工安處理」 來維護勞工權益,但事實上?



問題嚴重!

一、核查不足(無法針對「勞工實務」查核,致使勞工權益損失!)

二、專業諸元(查核者,對於查核之設施、工作事項,並不熟悉。)

三、人情關說(政府機關遭遇人情關說,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家做得不一樣!)

四、利益輸送(以奇怪的手法,進行利益輸送,例如:「保險買賣、直銷帳戶」)

五、其他經典手法(難以想像之大,在各種「迴避技巧、回扣帳戶、保險回利」的操作?難以設想!)



因此?

經常有人問,政府輔導企業體系,是要安頓民生問題,而非是「資本致富」之策略!

那為何?資方可以不顧「勞方困境」,或整體「資本市場」無法能夠疏導「人力市場」,獲取足夠的報酬價值?仍及國家穩定民生需求、消費基礎?

(PS.有不少老闆會說?他不是開人民公社,來收留難民!而是養有用的人?養對老闆,有利益價值的人。)


那員工的問題,是國家的問題!而非是「老闆」的問題!

國家最大的輔導目標是「企業體系、公司關係、生產製造元」的成長,但企業成長後?員工是否有獲得更多?

經常有人說?沒看見儲蓄的員工,只看到「買屋華廈、賣房買樓、賣樓買地」的企業主?

在社會上,大家通常是極力的配合「企業主、經理人、管理職」的需要!

甚至是「過度的負擔企業需求」的盡責員工,加快驅逐「善事之人」,竟而留下「擅事之輩」


這經常是一種遺憾!

但整個社會型態,已經難以轉變?

高階的「政黨政治\國家政策」
中階的「社會經濟\企業秩序」
低階的「民生需求\生產消費」

他們串連成為一個巨大的體系!更加速延攬出「無形文化」。

但這樣的行為下,所呈現的「社會心理」在背景上?絲毫不健康!

甚至是異常負面,在創造困境!


只要釋出的貨幣?能夠使少數人活得正常即可!
就能夠顯示「貨幣來源的珍貴」就是資本文化的重點!

「資本文化」也因此?

在「國家環境、社會常態」上,取得絕對的貨幣權力,
使之凌駕於「法治、法律、規則、道德、良心」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