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源自於【溝通】溝通現象在【計算器】是【LOOP】,這意味著?沒有 LOOP 就沒有信號,只有 LOOP 能組織信號。
信號的頻率,組織成特定符號,形成觸發工作過程。
因此?
【特定的信號、特定的按鈕、特定的符號】就形成【執行】【停止】【輸出】三個動作。
最接近的操作現象是【磁帶錄音機】上最重要的三個按鈕【播放】【停止】【錄音】

快轉、倒轉、上一曲、下一曲的特徵,無疑是【定址】【定軌】【定盤】的特徵。

一些更進步的 A ~ B 段落重播,需要【長度】上的認定,倒轉幾秒的認定。
最簡單的系統,必須滿足【執行】【停止】【複製】執行簡單的程序,最多是【段落、分號、隔離】的檢查符號建立。
這就有所謂【記憶】特徵,使得【執行段落、停止段落、複製段落】可以重複使用。
當然【編輯 / 編譯】的環境,開始有諸多變化,這演變.....不如說發展出不同的【電子設備】各種電子設備。
邏輯之後,開始發展所謂【多排程】【多迴圈】【多條件】【多關鍵】【多切割】的技術,發展出各種【乍似不相同的表示現象】,只是無數的【三個動作】做出更多【操作細節、操作特徵】。
演變出即時系統,能夠執行即時修正編譯.........
-----------------------------------------------------------------------------
電腦原理 101 頁
范紐曼型架構(英語: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也稱馮·紐曼模型(Von Neumann model)或普林斯頓架構(Princeton architecture),是一種將程式指令記憶體和資料記憶體合併在一起的電腦設計概念架構。本詞描述的是一種實作通用圖靈機的計算裝置,以及一種相對於平行計算的序列式架構參考模型(referential model)。
PS . 這當中有些觀念?因為【英文敘述】直接翻譯,往往不利於中文理解,因為在中文的意理上看待,反而有所偏差。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9338
https://www.di.ens.fr/~pouzet/cours/systeme/bib/edvac.pdf
https://archive.org/details/vnedvac
http://slideplayer.com/slide/7936335/
https://www.dcs.warwick.ac.uk/~edsac/Software/EdsacTG.pdf
http://www.titoktan.hu/_raktar/Eredetidokumentumok/NeumannJ-TheFirstDraft-Kovacs_Szelezsan.pdf
http://www.mit.edu/afs/athena/course/other/sts.035/www/PDFs/edvac.pdf
https://www.wiley.com/legacy/wileychi/wang_archi/supp/appendix_a.pdf
http://ia800208.us.archive.org/32/items/firstdraftofrepo00vonn/firstdraftofrepo00vonn.pd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DVAC報告書的第一份草案
http://www.rheingold.com/texts/tft/index.html
http://bcc16.ncu.edu.tw/pool/3.02.shtml
http://ei.cs.vt.edu/~history/VonNeumann.html
http://www-groups.dcs.st-and.ac.uk/~history/Mathematicians/Von_Neumann.html
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0,9263,7601990329,00.html
.